2018-08-13 15:48:11 作者:趙樹林 王海 徐鵬民 瀏覽數:0
2018年8月9日-10日,中心科研人員赴濰坊考察農業物聯網的應用與研發情況。
本次考察主要目的是:了解農戶對農業物聯網等技術的需求和要求;了解農業物聯網企業產品研發現狀。
9日下午考察人員來到位于壽光軟件園的壽光天順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公司韓總經理、業務部賈明華經理、物聯網研發工程師呂工和農業應用系統開發工程師劉工等做了交流,并考察了公司生產產品。天順達公司主營滴灌、水肥一體化設備以及相關農業物聯網平臺的開發。賈經理告訴我們,壽光地區智慧農業推廣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大棚種植戶以農民散戶為主,知識水平相對較低;大棚基礎環境設施相對落后;目前國產農業物聯網及水肥一體化設備投入大,可靠性差,壽命短。但隨著種植戶的平均年齡不斷變大,年輕人逐漸減少,農業產業從業人員急劇下降,對農業物聯網及相關自動化設施的需求在逐步提高,所以這一領域發展潛力很大,同時,科研院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建立標準化種植模型,與物聯網和自動化設施協同,實現農業產業的自動化、智能化。



10日上午訪問濰坊英惠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以研發智慧農業云服務平臺、水肥一體機、放風機、配肥機以及其他物聯網產品為主營業務。
公司總經理李天樂詳細介紹了他們正在開發智慧農業云服務平臺。該平臺包含農事管理系統、水肥一體化控制系統,以及土地檔案、日常信息管理、問題記錄、作物種植的數據分析和農民工的人事管理等功能。
公司的服務模式是與肥料公司結合,肥料公司提供肥料并派線下技術人員進行配比使用。
公司與科研院所合作研究植物生長模型,將農業種植變成標準化“智慧工廠”。
之后,李總帶領考察人員參觀了物聯網生產車間。




10日下午考察濰坊市華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該公司建設運營華以國際農業科技孵化器項目,將先進的以色列高科技設施農業技術引進中國,并進行孵化、示范和商業化推廣。
項目經理崔培龍帶考察人員參觀了華以農業示范基地。基地全部采用以色列自動化水培工廠技術,建造了一座15000平米的自動化水培大棚,棚內采用了巖棉水培西紅柿技術,巖棉滴灌種植黃瓜技術,自動化旋轉浮板葉菜種植技術和自動化卷板營養層葉菜種植技術,取代傳統種植方式,極大減輕了傳統蔬菜栽培對農藥的依賴,提高了產品品質,考察人員品嘗了多種西紅柿品種,口感明顯。










通過兩天的交流考察,我們對濰坊地區現階段智慧農業實際發展狀況、農業物聯網設備研發,有了較深入的了解,對農業生產一線的需求也有了切身的體會。
目前國內農業物聯網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針對一些相對成熟的產品,如水肥一體機、施肥機等,降低成本,提高質量。他們存在的問題是產品同質化程序高,技術含量低,產品不系統,不能實現產業鏈各環節的配合,如物聯網數據采集設備、數據分析系統、生產模型和自動控制設備的協同工作。公司已經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也在嘗試解決,但在科研力量、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存在困難。
農業生產一線缺乏實用、可靠、價格低廉的物聯網設備,生產企業缺乏配合控制設備的作物生長模型,應用系統的開發人員也嚴重不足。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認為,我們的農業信息化研發應該集中在以下方向:
簡單、便捷、可靠、低廉的物聯網數據采集設備,如數據采集、收發、供電一體化設備;
功能豐富的農業管理系統,包括:農事管理、水肥一體化控制、土地檔案、日常信息管理、問題記錄、作物種植的數據分析和農民工的人事管理等功能;
作物生長模型,與農業專家結合,有針對性地開發作物生長模型,實現生產全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象華以公司引進的以色列技術,即是將作物生產模型與營養供給、自動控制集成于一體的智能化生產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