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7 15:29:30 瀏覽數:0
由中國教育后勤協會信息化建設專業委員會主辦、山東省學校后勤協會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管理分會協辦的第三屆全國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高級研修班于6月11日至6月14日在黃島舉辦,來自全國高校后勤及信息化領導、專家及一線人員等100多人參加了本次研修班,會議由中國教育后勤協會信息化建設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石磊主持。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副校長張玲玲致辭,她介紹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近年來在后勤信息化建設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后勤處屬于“小機關,大后勤”,通過引入國內先進的物業管理公司,實行社會化服務,僅僅10名正式管理人員服務全校3萬余師生、80多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校園,逐步探索出一條適應于自身學校發展的道路。

本次研修班共作八場專題報告,華東師范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沈富可作“傳統與顛覆:高教信息化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報告,從高校信息化面臨的問題、挑戰及原因入手,統籌設計基礎設施框架、智慧校園框架、移動信息化框架,強調學校信息化多元主體參與機制,以工匠精神打造信息化服務團隊,并分享了華東師范大學幾個信息化應用場景,如校園一卡通、微信校友卡、校園直播、基于LMS的教學行為數據分析、基于ITIL的一站式服務等,提出高校應走IT治理機制創新的信息化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國海洋大學后勤保障處高級工程師吳麗作“后勤信息化改變大學校園生活”報告,經過七年的后勤信息化建設,中國海洋大學逐步建成使用數字后勤服務大廳網站、維修服務平臺、體育場館管理服務系統、餐飲采購管理平臺、節能監管平臺、服務監督平臺等四十多個應用系統,建成集網上數字后勤服務大廳、移動后勤APP、微信公眾號、后勤服務一號通線、線下后勤服務大廳 “五位一體”的后勤服務新模式,打通了線上線下的服務壁壘,重塑后勤工作流程,減少中間環節,提高信息傳遞速度,提升工作效率,著實給校園帶來很大的變化。
南京理工大學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處處長涂慶華主要從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角度作“構建智慧校園大平臺 做師生感知的信息化”報告,他指出教學改革正處于變革時期,教育信息化在新時代被賦予新要求,要堅持全局思想、堅持設計理念、堅持運營思維、堅持用戶為先,堅持流程優化,遵循智慧校園建設理念,促進智慧校園生態建設。提升共性能力建設,著重指出五個能力,即基礎設施運維能力、全局數據服務能力、快速迭代開發能力、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和平臺支撐能力。通過建設學校統一的融合門戶、聚合認證系統、統一消息推送平臺、統一資源平臺、梳理業務流程與再造、網絡提速降資、軟件正版化服務、大人事、大學工、大OA、大預約等信息化系統,堅持做師生有感知、有溫度的信息化。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后勤管理處副處長劉海慶作“智慧后勤 讓師生享受有溫度的服務”報告,結合學校信息化探索經驗,以“社會化模式、市場化機制、規范化管理、專業化服務”思想為指引,構建“市場開放、服務多元、良性競爭、規范監管”的新型后勤服務保障體系,并分享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智慧后勤建設成果,建設了維修監管平臺、智能安防平臺、節能監管平臺、暖通平臺、基于WebGIS 的綠色校園等多個信息系統, 構建線上線下服務相融合的一站式閉環服務體系,為師生提供一站式數字后勤服務。
此外未途科技董事長王平、云瓣科技總經理雷恒、阿里巴巴菜鳥驛站戰略合作總監唐亮、青島海爾集團行業總監張鑫分別針對行業趨勢熱點,介紹了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支付、校園快遞等方面的熱點問題與新興技術,并對各自業務領域如何向高校提供服務進行詳細的介紹。
本次研修班采取團隊擴建、破冰、分班等多種形式,并進行小班研討,各班針對“后勤信息化建設及發展中遇到問題及現狀、未來的發展趨勢”等議題進行了熱烈的研討交流,隨后實地參觀走訪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及青島海爾集團,通過近距離的交流,使學員們直觀了解和學習到信息化為校園管理與服務帶來的變化,以及各校后勤建設的典型經驗和創新思路。
通過參加此次研修班,進一步加深了兄弟院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為前來參會的高校及信息化建設的管理者、一線人員提供先進的理念、技術和經驗指導。我校網絡管理中心作為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技術支撐單位,在做好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還要著力做好應用系統建設工作,要根據學校自身特點做好頂層設計,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量力而行。建立統一的數據規范和標準,構建數據共享與交換平臺,使得各部門業務系統依托統一的平臺進行建設。在建設過程中,還要加強與其他職能部門協同合作,共同推進我校智慧校園信息化建設。